当初买房子时,我预算有限,所以主打一个“便宜+能住”就行。
数字听着不顺、楼层不算高、小区树多挡光,那会儿我真以为4楼是别人挑剩下的“处理货”。
可住进来一年,现实却悄悄翻了盘:越住越顺手,越用越省钱,连邻居都羡慕我捡了大漏。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,往往藏着普通人没看见的甜头。
为什么4楼总被人嫌弃?
1、谐音难听,听着别扭
在中文语境里,“4” 与 “死” 的谐音关联,让许多人对 4 楼避之不及,尤其老一辈人深受传统观念影响,一般都不会选择4楼。
我买房时,中介说有客户宁愿多花 10 万买 6 楼,就因为 “6” 寓意 “六六大顺”,听着顺耳。
但这事儿挺有意思,我表妹买的其他城市的 4 楼,当地销售还特意强调 “4” 在当地方言里和 “水” 同音,水就是财,反成了卖点。
我现在也算明白了,数字吉利不吉利,全看这话怎么说,实在没必要被这事儿捆住手脚。
2、楼层不高,担心挡光
有人觉得 4 楼采光不好,的确会有这种情况发生,但也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,比如楼间距太近了,或者前面有高大树木的遮挡,都会造成光线的暗淡。
比如网友@浮浮就吐槽:
买了4楼,每天只有从11点到1点,照进来窄窄的十几厘米阳光,其他时间一丝阳光都没有。虽然南北都是大落地窗,但是楼层低通风不好,温度也要比室外高两度,多肉没有足够的阳光也没有通风,长的也不健康。
3、担心买到槽钢层
前几年听人说4楼常做槽钢层,就是施工时搭脚手架的地方,时间长了容易漏水。
网友@七七酱就分享说:
想哭了,买房第一个坑就被我遇上了!今天自装第一天,砸墙师傅来我家看到这个水泥盖过的地方,他就怀疑这层可能是槽钢层,说是后面可能会漏水,现在房子都不想要了!
住久了才发现,4楼的优势不少
1、单价便宜,省钱
我买的 4 楼每平米比 7 楼便宜 1200 块,100 平下来省了 12 万。
这笔钱正好够全屋换实木地板,再添一套新风系统。小区里和我同户型的 7 楼业主,装修时为了省钱,连阳台柜都没做全。
更没想到的是,去年小区二手房成交,4 楼的挂牌价反而比 7 楼高了 500 块,中介说现在年轻人买房不看数字,更在意性价比。
2、日常起居太方便了
有次小区停电,我从 4 楼走下来买菜,回来时手里拎着两袋米也不费劲。
15 楼的邻居那天在业主群吐槽,说爬楼爬到腿抽筋,最后还是请快递小哥帮忙把菜送上楼。
而且 4 楼用水是市政直供,不像高层要经过二次加压,水流量稳定,也不用担心水箱清洁问题。
3、安全方面让人踏实
万一遇上火宅、地震等突发事件,4 楼以下的住户可以从楼梯安全撤离,能节省逃生时间,争取救援时间。
住高层的朋友总说视野好,但真遇到事,还是 4 楼这样的高度让人心里有底。
4、住着舒服的细节最打动人
夏天比顶楼凉快,冬天比低层暖和,这是最直观的感受。我家客厅窗户朝东,早上阳光能照到沙发上,冬天坐那儿看书特别舒服。
低层的邻居总说潮,梅雨季墙皮发霉,我家从没这问题。而且4楼的声音刚刚好,不会像高楼层有风噪声,也不会像一二楼那样被单元门开关声吵到。
想买4楼不踩坑,这几点必须盯紧
1、先查清楚是不是真的槽钢层
虽然现在工艺改进了,但买房时最好让开发商出示施工图纸,确认 4 楼有没有脚手架留下的孔洞。
我验房时带了个老师傅,他拿小锤敲墙面,听声音判断有没有空鼓,还往窗台上倒了桶水,看排水顺不顺。要是发现外墙有修补的痕迹,一定要问清楚原因,别等住进去才发现漏水。
2、周边环境比楼层数字重要多了
我当初特意选了小区中间的 4 楼,前后都不靠马路,楼下是小花园,不是停车场。
朋友买的 4 楼临街,每天被汽车喇叭吵得睡不着,后来花几万块装隔音窗才好点。
选房时最好在不同时间段去看,早上看采光,傍晚看有没有遮挡,晚上听周边噪音。
楼间距也得注意,要是前面楼太高,4 楼很可能被挡成 “小黑屋”。
3、长远考虑转手问题
虽然自己住得舒服,但将来换房时,还是得考虑市场接受度。我买房前查了小区近三年的成交记录,发现 4 楼的成交速度比 18 楼快,价格也没差多少。
其实现在年轻人买房越来越理性,很少有人还纠结数字谐音。倒是那些顶层和底层,因为漏水、潮湿问题,反而更难转手。
要是担心将来不好卖,选 4 楼时尽量挑边户,采光好的户型,市场接受度更高。
结语:
住 4 楼的这几年,最大的体会是:买房就像找对象,别人不看好的,未必不适合自己。那些纠结楼层数字的人,就像错过了璞玉的买主,被表面的偏见遮住了眼。
其实房子好不好,终究要自己住得舒服,省下来的钱能让日子过得更宽裕,每天上下楼不用等电梯,回家能晒到太阳,听到鸟语,这才是买房最该图的实在。
广盛网-增加杠杆-配资炒股票-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